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他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其实韩信的结局,早在他成为楚汉之争最重要的砝码时就注定了。韩信这个人其实没有什么“契约精神”,不会是忠臣,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他这个人,...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其实韩信的结局,早在他成为楚汉之争最重要的砝码时就注定了。

韩信这个人其实没有什么“契约精神”,不会是忠臣,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他这个人,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他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起初他跟着项羽,因为项羽不重用他,所以他投靠了刘邦。虽然看起来很正常,任何想实现抱负的人都希望有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但是,韩信转身的速度很快,那个时代择主的人,多是深思熟虑一下吧,这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韩信却没有,他在这方面很草率,他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被重用”

史书上不会写刘邦的心理活动,但是单看韩信跟了刘邦后,虽然建功无数,但是瑕疵也是相当多的。

还没见到刘邦就开始“摆谱”,你就是有盖世之才,做人要低调总是不吃亏的,哪个君主能容忍曾经那么卑微地去请人帮忙?嘴上说着没关系,其实心里膈应得很,刘邦那是八面玲珑,在当时的状况,他既希望得到有才之士相助,又想打造一个谦卑的自己,谁让项羽总是目中无人呢?

这些小事或许不值一提,但刘邦总会记得自己刚被项羽封为汉中王的时候,因为军队里大部分都是楚人,刚到汉中军心不稳,跑了好多将士,萧何也跑了。

别人跑了也就罢了,关系最亲近的萧何也跑了刘邦很震惊,等萧何回来一问,原来是追韩信去了,尽管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重用了韩信,但是韩信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韩信这个人并不是真心相随,也并不是认可刘邦这个人。

不久,刘邦果然认定了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他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发生了什么呢?

当初刘邦被项羽围困,向韩信求援,韩信竟然按兵不动,还给刘邦写了封信,内容就是询问刘邦能不能先封他当个“假齐王”。这可是刘邦生死存亡之际,这么危急的时候,韩信是先索要好处才出兵。我不知道刘邦当时是不是就想去撕了韩信,若是我,这事我能记一辈子,这是趁人之危!

况且,项羽也去拉拢韩信,尽管韩信拒绝了,但是开始飘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竟然成了“香饽饽”,他的心态就变了,从他本是依附刘邦转换成‘原来刘邦还得靠我’这种心态。

我觉得从那一刻起,韩信在刘邦心里已经成了死人。

那么,为什么杀死韩信的是吕后,而不是刘邦呢?

其实刘邦已经尝试着找机会和借口除掉韩信,但是他又顾忌自己的名声,于是先把韩信绑了带回京城。路上韩信长叹: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这不就是带话给刘邦:你可别杀我,你若杀我,别人会说你就是春秋时期杀掉文种的越王勾践,这名声可不好。

刘邦怎能不知韩信的意思,他也正是因为这个才没有立刻杀掉韩信,只是变为淮阴侯,小发泄一下内心的怒气。

刘邦的心思别人知不知,不清楚,作为他的原配夫人吕雉,怎么能不知道丈夫的心思呢,何况吕雉还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早年为刘邦造势,刘邦逃匿的时候,吕雉一个人能抗住官府的审讯,她的角色早就不限于后院持家了。

适逢吕雉也有难言的痛苦,刘邦越来越宠爱戚夫人,吕雉有了深深的危机感,

为了增加自己的功劳,吕雉窥得刘邦的心思后,就准备除掉韩信了。

韩信也不是傻子,他被刘邦带回京城后,如同“坐牢”,整日无所事事。史书上说韩信自己也生了怨气,刘邦让他上朝,他都找借口不去。

这时候的韩信,已经动了叛乱的心思,只不过他的行动一直有人监视,他的势力远在楚地,他没有机会反叛。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他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这样,吕雉就等来了杀掉韩信的机会。

因为刘邦出征了。

吕雉是专挑刘邦不在才下手,这里要说一下,我认为她不是怕刘邦拦着,她是为了给刘邦留下个好名声,坏人自己来当。

吕雉喊来萧何,把韩信诓骗进宫,借机除掉了韩信。

韩信对萧何是有防备心的,尽管萧何比较敦厚,但是他毕竟是刘邦心腹,但韩信对吕雉可没有防备。这么自傲的一个人,兵书看的可能不少,但史书看的就不见得多,若他看过史书,也许他死后墓碑上不会刻着:“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吕后杀韩信,是做了刘邦想做,又不方便做的事,背后的原因是刘邦想杀韩信。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他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呢?理由很简单,韩信用兵能力太强,如果韩信带兵造反,刘邦根本不是韩信的对手,韩信还有一项突出能力,也是刘邦必杀韩信的重要原因。

刘邦破格提拔韩信做了大将军,韩信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战场上,韩信奇正并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战让刘邦还定三秦。接下来又打了背水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经典战役,先后灭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军功,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就不在这里一一细说了。

刘邦用韩信的同时,一直对韩信存有戒心,这点从刘邦两次夺取韩信军权就能看出来,

荥阳之战,刘邦又一次被项羽打得狼狈逃跑,但他并没有逃回关中根据地,而是和司机夏侯婴一起驾车直奔韩信军营,冒充汉王使者,大清早闯入韩信中军帐,取走了大将军印,调走了韩信的兵马。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他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军营重地,汉王使者不经通报就能闯进去,而且刘邦进韩信大帐的时候,韩信还在睡大觉,守卫的士兵都跑哪去了?这要是项羽也来冒充汉王使者,韩信还有命吗?韩信的军队号称“攻必取,战必胜。”会是这样纪律涣散的部队吗?

能发生这样的事,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刘邦在韩信军营里,安插了好多自己的亲信,类似国民党部队的军统特务,他们表面上是韩信的将士或者士兵,关键时刻只听刘邦的指挥,刘邦早已和这些特务取得联系,所以轻松的进入韩信军营,不经韩信同意,就把部队带走了。这也反映出刘邦一直对韩信不放心,所以安插这些特务,来监视韩信的一举一动的,只不过刘邦考虑到,要打败项羽,离不开韩信,所以还继续让韩信带兵打仗。

垓下之战后,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韩信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刘邦用张良的计策,又一次夺了韩信的军权,把齐王韩信改封楚王,韩信成了光杆司令。

刘邦平定了天下,兔死,狗烹的时候也就到了,刘邦想杀韩信,但人家刚刚带兵帮自己剿灭项羽,无缘无故杀了韩信,天下人怎么看待自己,毕竟皇帝要杀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要名正言顺吧。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他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而韩信此时又做了件不该做得事。项羽手下有员大将,名叫钟离昧,韩信在楚营的时候,和钟离昧是好朋友,项羽失败后,韩信收留了钟离昧。这怎么能瞒过刘邦的法眼呢?

刘邦正在剿灭项羽余党,听说钟离昧躲到韩信那里,非常生气,钟离昧在战场上,屡次打得刘邦屁滚尿流,这口恶气刘邦怎么能不出呢?他就想兵发楚国,捉拿钟离昧,顺便把韩信也灭了,被谋士陈平拦住了。

陈平问:“这件事韩信知道吗?”

刘邦说:“不知道。”

陈平接着问:“陛下,你觉得你的手下有人能打过韩信吗?”

刘邦不假思索的说:“论打仗,没人打得过韩信。”

陈平说:“既然都打不过韩信,那带兵去讨伐,把韩信逼反了,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刘邦对陈平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陈平说:“南方有个云梦泽,陛下以游云梦泽的名义,在陈州大会诸侯,按照惯例,诸侯都会来迎接陛下,韩信肯定也会来,到时候准备几个武士就把韩信搞定了。”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策。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他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韩信听到这个消息,果然率楚国文武前来迎接,临行前为了表示对刘邦的忠心,把钟离昧也逼死了,韩信没想到刘邦是来捉他的,到了地方就被打入囚车,押到了长安。

刘邦想杀韩信还需要一个借口,韩信把钟离昧杀了,谋反的罪名不成立,这样杀韩信也让人不服,但总不能在放虎归了,刘邦把韩信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

按说这时候韩信没兵没将,刘邦应该放他一条生路吧,但韩信活着,刘邦还是睡不好觉,他担心什么呢?

想当初,刘邦在赵国带走韩信的大军,只给韩信留下了两千人,还下令韩信不日攻打齐国,这两千人打齐国不是开玩笑吗?赵王张耳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韩信笑了笑下了一道命令:

他命令两千士兵放假回家,发给了足够的费用,十五天以后归队,归队的时候,谁能带回五个人就升为伍长,带回十人就升为什长,带回一百人就升为百户长。

这个命令一传达,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韩信就组织了几万人马,经过训练,韩信又有了一只精兵,而且用这只军队灭了齐国,打败了龙且率领的二十万楚军。韩信组织军队的能力也太不可思议了,如果哪一天给韩信点阳光,韩信趁机灿烂一下,大汉江山岂不危险了,韩信不死,刘邦怎么能放心呢?杀韩信这个重担最终落在了吕后的身上。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他属于“有变数”的一种人

陈豨在代地发动了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出征,留下吕后守长安,这时候吕后得到报告,韩信要趁机在长安造反,配合陈曦的行动。

吕后是个政治强人,听到这个消息,不论真假,都要对韩信采取行动,不可能等韩信已经行动了再动手,到那时一切就都晚了,再说韩信今天不反,明天不反,谁也不能保证后天不反,只有杀了才能永绝后患。所以他马上找来萧何,策划了杀韩信的行动。

吕后敢于杀韩信,也是出于对刘邦的了解,他知道刘邦一直想除掉韩信,只是碍于韩信的功绩,不好下手,这个恶名就自己担了吧。一代名将韩信就这样死在女人手下了。

总结:吕后杀韩信,是迎合了刘邦的需要,刘邦回来后,听说韩信死了,表现是“且喜且怜之”,也证明了吕后的判断是对的。

上一篇:缅甸北部女的下场图片 “完美男神”就在缅甸北
下一篇:王李丹妮的个人资料 是王晶的御用三级女艺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