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是一段残酷混乱的历史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西晋的八王之乱是一段残酷、混乱的历史,将刚刚一统的中华大地卷入了血与火的时代。其影响深远,不仅仅是内部八王之乱造成的损失,最大的后果是造成了中国北方汉政权的崩塌和失控,将中国历史带...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西晋的八王之乱是一段残酷、混乱的历史,将刚刚一统的中华大地卷入了血与火的时代。其影响深远,不仅仅是内部八王之乱造成的损失,最大的后果是造成了中国北方汉政权的崩塌和失控,将中国历史带入了黑暗、恐怖、血腥的五胡乱华时代,从八王之乱一直到北魏统一北方,一百多年里的无数的政权更迭、无尽的相互厮杀,血与火、汉与胡的惨剧每天都在中国北方的地域上,用刀和血在记录和上演。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是一段残酷混乱的历史

一、八王之乱的背景。

1、太子司马衷。

司马家族经过爷爷司马懿、爸爸司马昭两代经营,到孙子司马炎时终于撕掉面皮,废曹魏称帝,建立晋朝。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司马炎自然春风得意,剩下的事情就是享受胜利果实,长安看花了。但有点缺憾的就是”姿容甚伟“的司马炎和”资质美丽“的杨艳不知为何却生了一个傻儿子司马衷,这在过去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因为这不是其他皇子,是嫡长子,以后是要做皇帝,君临天下的啊。司马炎自然也并不太满意,颇有更换之意,毕竟自己儿子多的是,但皇后杨艳以”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为由劝阻。耳根子软的司马炎就默许了,其中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晋朝之时高门贵阀的势力是需要维持的,司马炎不想打破这个惯例,二是司马的江是从曹魏那里抢过来的,他不希望在太子问题上找麻烦、生事端,毕竟那个年代立嫡是最能为大家接受的,三是他确实喜欢司马衷的儿子司子遹,聪明伶俐酷似自己(有人分析出这个孙子其实是儿子,因为其母亲的确是司马炎的才人后指派给儿子司马衷的,不确定不说为好),有孙如此让傻儿子过度一下也未尝不可。反正基于各种因素,连普通人都觉得奇怪的傻太子就这样被固定了下来。

2、太子妃贾南风

贾南风到底有多丑我不知道,但史载其与妹子贾午都是”丑而粗黑“的短肥黑丑人物,估计除了记录有水分之外应该也不会漂亮,按说贾家是大家望族,进门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基因应该不差,不知道是不是有突变嫌疑,或者跟贾充的老婆郭槐有关。毕竟贾充老婆郭槐因为妒忌逼死过两个乳母,顺带也累及两个儿子夭折。皇后杨艳和郭氏交好,又收受了些好处,说服司马炎迎娶贾家女儿,在贾午出嫁不合适时又改换成同样质量的贾南风,宁可不要娶司马炎中意的”种贤而多子、美而少白“的卫瓘之女,杨艳的举动很让人费解,或许是善良,或许是希望杨家和贾家能够联手增加实力降底政治风险(贾充是司马家族篡位的功臣之一),后来继承她事业的堂妹新皇后杨芷也是一力保护贾南风,但她显然找错了对象,杨芷虽然真心维护贾南风,但贾南风却对她怨恨之至,趁事变机会将杨芷幽禁、断饮食,活活饿死了她。

3、国丈杨骏

杨骏因为女儿成为皇后而自己身份骤贵,但怯懦无谋,也没有其他高门阀贵支持,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提官员,大行封赏以求名望,大权在握而无所用,跟从众多而自无智,确实不是个政治人物,而其非要在政场上搏一下地位,注定了下场肯定是悲催的。

4、贾南风与杨骏

贾南风通过母亲运作成为了太子妃,又熬到司马炎死成了皇后,但还是很不爽,因为宫内有个大自己十来岁的婆婆杨太后(杨芷升级太后)循循劝导,外有啥也不行的杨骏一手遮天,干涉自己的自由。自己青春貌丑了点,但比杨骏聪明的多,不干掉杨骏清除杨家的势力,让自己一手遮天,自己嫁个傻子图了个啥,所以必然要拉拢势力,干掉杨家。但要拉拢势力,必然得选择那样皇亲国戚,普通人也不敢啊,司马家的王爷们正无所事事寻找机会呢,好,就找他们了。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是一段残酷混乱的历史

二、八个王爷的逐一登场

1、楚王司马玮与司马亮

贾南风首先找到了殿中中郞孟观和李肇,由他们分别联系了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司马亮继承了父亲司马懿的宗旨,狡猾装傻,不接招,司马玮年轻气盛,武艺高强,正愁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拍即合,马上答应贾南风的要求。291年4月,孟观、李肇取得迷迷糊糊皇帝司马衷的诏书,命楚王司马玮,东安公司马繇率禁兵抓捕杨骏。杨骏大权在手,又有羽众,但窝囊不知应对,对手下建议的反抗也怯懦不应,被孟观等人从马厩里扯出就地处决,其弟及手下皆被灭三族,数千人被杀,老幼亦无免。

事变后贾南风也不能自己出面执政啊,皇帝又是那个样子,总需要一些明白人来主持政局。她考虑再三,精心挑选了以前受杨骏排挤最重的老王爷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入朝掌握大权,当然了,贾家的族兄堂兄等一堆人也鸡犬升天,妹妹贾午的儿子贾谧也在内(贾谧的爸妈就是成语窃玉偷香的创造者)。老王爷司马亮得权倚老卖老,先以”欲擅朝政“的罪名把事变功臣之一的东安王司马繇发配到了带方郡,在朝堂上又大肆加封,还计划将在京各王爷遣散回自己封地,引起了司马玮的强烈不满。贾南风因势利导,胁司马衷皇帝(这哥们基本皇后让写啥就写啥)手诏司马玮解决汝南王司马亮。司马玮出兵包围司马亮府,而老王爷司马亮优柔寡断的性格再次发挥作用,无视下属的劝说,放弃反抗希望对方放过自己,最终被乱刃分尸,其子司马延明同时被杀。

杀掉司马亮的楚王司马玮政治经验不足,没有听取下属歧盛劝说顺势进宫诛除贾南风等人的建议,而是静观其变。太子少傅张华怕影响徒弟皇帝权威,建议贾南风清除楚王影响,正好符合了贾皇后的心事,让司马衷马上下诏除掉司马玮。张华入朝宣布司马玮矫诏擅杀,擒司马玮。司马玮在刑场上仍哭诉自己无辜,且有诏书于怀,惹的监斩官也陪着哭了半天,然后还是执行命令处死了司马玮。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是一段残酷混乱的历史

楚王司马玮

2、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齐王司马冏

赵王司马伦因为亲下属孙秀在西北地区与雍州刺史解系不和相互攻讦,被朝廷以梁王司马肜顶替职务,自己被征调回京,回京后按孙秀建议大散珠宝,巴结贾南风亲族,深得贾南风信任。

贾南风一直担心太子司马遹对其有威胁,在废除其为庶人后仍不放手,司马伦和孙秀正好因势利导,最终挑拨贾南风下令命人处死了太子。司马伦终于等到了机会,伙同梁王司马肜、齐王司马冏胁迫皇帝司马衷”清君侧“,处死了到事挑事的贾谧,幽禁了忙于荒淫的皇后贾南风。

大事以毕,司马伦放心地集大权于一身,封赏有功之臣。但其能力与父亲司马懿想去甚远,事事基本听从宠臣孙秀之言。为收买人心,司马伦公司追复司马遹太子位号,封其子为王,封梁王司王肜为太宰,淮南王司马允为骠骑将军,并顺便处决了贾南风皇后。

司马允虽被司马伦任职,但其洞悉司马伦的篡逆之意,称病不朝,司马伦忍耐不住,弹劾司马允大逆不道,矛盾激化,司马允率人奋然起兵,围攻司马伦府欲杀司马伦。太子左率陈准想帮助司马允,劝皇帝司马衷派人举白虎幡出宫解决,不料派出的司马都护伏胤受司马伦儿子司马虔蛊惑,径直擎幡到了司马允处,抽冷子现场诛杀了司马允,并命随行军士立杀司马允的三个儿子,事后,司马伦、孙秀大举报复,牵连被杀的人有几千之众。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是一段残酷混乱的历史

3、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义

废杀贾南风,齐王司马冏立功最大,进宫捉拿贾南风的就是他,但最后只是被封为游击将军,心里的不满自然是少不了,孙秀发现后担心其在京闹事,一纸诏书将他外调到了许昌。301年,司马伦与孙秀逼晋惠帝”禅让“给司马伦,而尊司马衷为太上皇,送到金墉城软禁,同时把已经立为皇太孙的司马遹之子除决。司马伦继位称帝,大肆封赏,貂不足,只好狗尾续之。

远在许昌自认为功劳最大的司马冏自然咽不下这口恶气,遣使告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个司马王爷,起兵讨伐司马伦,一时各地响应。部队攻到京城,引发了京城内司马伦、孙秀的恐惧,左卫将军王舆先窝里反,带兵入宫杀死孙秀,召唤大臣入宫,强迫司马伦下诏迎接惠帝司马衷复辟。

三王入城,照例捕捉孙秀余党,赐死赵王司马伦,杀掉广平王司马虔,发动起兵者齐王大赏功臣,先加封自己为大司马,加九锡,再封河间王司马颙为太尉,改封常山王司马义为长沙王。但几位王爷各怀心思,伺机变动。这群人里,除了河间王司马颙有四十岁左右,其余众王都是惠帝的兄弟辈的,也就是二三十的年轻人,自然谁也不服谁。司马颖听从高参建议,以退为进,以母亲有病为由离开京城归邺城,表论功臣,抚恤阵亡将士,获得士民称誉,势力波及都城。

重返皇位的惠帝司马衷没有继承人,齐王司马冏奏请惠帝侄子司马覃为太子,自任太子太傅,封亲信东海王司马越为司空,司马冏权倾朝野,愈发骄奢淫逸,得意忘形。302年,河间王司马颙起兵,同时遣使邀成都王司马颖一起发兵,征讨司马冏。司马冏怀疑在京城的长沙王司马义与司马颙是兄弟已经勾结,首先发兵攻打长沙王,两军连战三日,齐王部队大败,司马义擒司马冏,斩之,河间王司马冏的部将李含、张方听到齐王已死,便引兵自还长安,司马义自控朝政。

半年后,因长史李含被司马义所杀,河间王司马冏再次起兵。成都王司马颖也因为司马义的逐渐强硬不太服管,感觉遥控朝廷的愿望落空,也起兵附和司马冏,共同起兵讨伐长沙王。几路大军一番混战,多日没有结果,长沙王虽胁迫惠帝,但对其甚好,觉得军兵拥护,众军上下同心,大败司马颖派来的陆机军,司马义又进兵攻张方,双方僵持不下。但关键时候,长沙王的亲信东海王司马越深恐战事不利,自己受连累,与手下密谋后突然发动,生擒了长沙王,并以皇帝名义诏免官职,召成都王等入朝,司马颙部下张方从金墉城押出司马义,绑缚于城外,放在火堆上慢慢烤炙而死,司马义冤痛之声不绝,时年二十八岁。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是一段残酷混乱的历史

成都王司马颖入城,废齐王所立太子为清河王,自立为皇太弟,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派亲信掌控将京城诸事后回邺城。曾背叛长沙王司马义的东海王司马义本就为自保,现在看司马颖日渐骄奢自然不服,于304年起兵声讨成都王,恢复司马覃太子身份,胁皇帝司马衷一起出兵。司马颖命石超率兵五万迎战,双方战于荡阴,司马越大败,逃回封地东海,惠帝也被司马颖带回邺城。

幽州都督王浚看到机会,联合鲜卑、乌桓部落骑兵与司马越弟弟司马腾合兵一起,南下进攻邺城。司马颖兵败,裹挟司马衷还都洛阳,此时洛阳在司马颙部将张方控制下,迎接司马颖和皇帝入城后,张方援兵自重,纵兵洗劫洛阳,司马颖丧失前权,被张方挟持着,又和皇帝一起到了长安。司马颙让惠帝下诏废掉司马颖皇太弟身份,改立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

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又以张方和司马颙挟持皇帝为名,发檄天下讨伐河间王,成都王司马颖的旧将也响应在河北起兵,各地都有勤王之举,河间王甚为担心,便封被软禁的司马颖为大将军,派兵带他返河北招抚。司马越部将祁弘连败司马颙军队,河间王出逃,祁弘军攻入长安,大肆劫掠,抢得惠帝还归洛阳,河间王才重返长安。

东海王抢得大权入驻洛阳,委任自己为太傅,任亲宗兄弟司马虓为司空,王浚为骠骑大将军,领幽州刺史。到处奔跑的司马颖也在往长安的途中被司马虓属下擒获,关进了邺城牢中,被刘舆矫诏赐死,年二十八岁。

306年,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司马炽为帝,为晋怀帝,同时下诏封司马颙为司徒,司马颙接诏,与三个儿子赶往都城,刚到新安雍谷,东海王亲弟南阳王司马模派来的将领梁臣已带精兵等候,验明正身后就地处决,三个儿子也一起陪葬。

司马越笑到了最后,竞争对手一个个都死去,不放心的最后一个对手司马颙也被处理,现在大权在握,他也终可以静下心来享受胜利果实了,当然他还需要做的是扫除一切危险隐患,接下来就是曾经的皇太子司马覃,接着是怀帝亲舅王延及高韬,放逐大臣苟晞等,上欺皇帝,下压群僚,不臣之心,宇内皆知。

310年,各地烽烟四起,司马越甚感不安,请命征讨石勒,借以拥兵自固,但率军出征后,所过之处,各州皆不响应,又听说怀帝密诏苟晞等人要杀自己,忧惧劳累,在项城暴病身亡,同军的襄阳王司马范秘不发丧,计划送司马越尸身还葬东海,但遭到得到消息的羯族石勒劲骑的猎杀,本人被杀,司马越棺柩也被石勒派兵付之一炬。

三年之后,怀帝被刘渊所杀,又三年,晋愍帝亦被杀,西晋灭亡。西晋之亡皆因八王作乱多年,各自争权,相互攻击,多年的动乱,朝局混乱,掏空了西晋的家底,使得戎狄乘虚而入,毒逋中土。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是一段残酷混乱的历史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西晋末年元康元年至光熙元年(公元291年~306年)间由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最惨烈、最严重的统治集团内部动乱,共持续16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重病之时下了诏书,存放在中书省,诏书中依托叔父汝南王司马亮及皇后杨芷之父杨骏共同辅助太子司马衷(晋惠帝)继位。但其实继位的晋惠帝愚钝,根本无力掌控国家。这场巨大的动乱启自外戚杨骏与皇后贾南风的权力斗争,贾皇后擅权专断,引发皇族不满。首先起兵反对的是在亲信孙秀唆使和支持下的赵王司马伦,孙秀等人废惠帝,却又引发齐王、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等联合反赵王,赵王兵败而被囚禁,不久被赐死。齐王声誉盛大,于是以大司马身份掌政,但他随即大兴土木,并沉迷酒色逸乐,不视朝政,大封亲信,甚至加罪不经大司马府而直接上奏的大臣以及杀害谏臣,种种事迹都令众人失望,同时大家也就归心于先前谦退的成都王。河间王司马顒、东海王司马越等乘机发兵夺权。

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在一系列动乱后掌握朝权,主导晋朝的朝政直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去世为止。但其掌政期间排除异己,杀害中书监缪播、散骑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对外也无力控制日益壮大的匈奴汉国政权,西晋政权走到了末路。

可以想见,八王之乱断送了西晋王朝的统一局面。诸王忙于武装斗争期间,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个部族趁西晋政权内部空虚,纷纷起兵脱离晋朝控制,并陆续建立割据政权,并最终导致了西晋灭亡。南方地区亦有变民,例如杜曾、王如及张昌的起事。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进而引發战争,祸及全社会,造成大量破坏,也加剧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动乱后西晋皇室遗族避走中原、至江南地区建立王朝,设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的中原地区则由汉族以及非汉族的各游牧民族部族政权割据,前后建立十六个国家,其中以鲜卑族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影响力最广。因为鲜卑属于上古华夏族同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东胡族后裔,所以这五个少数民族被南方王朝统称作「五胡」,中国古代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从东晋十六国一直持续到南北朝,直到589年隋灭陈之战后,隋朝正式成为统一的王朝。

上一篇:项少龙几个老婆结局 他娶了哪几个女的
下一篇:董又霖和成龙演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成龙和董又霖是什么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