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所谓刘邦杀功臣,其实就是个误会。被他杀了的,民间流传比较多的,主要就是韩信、彭越和英布。其中真正算得上他的功臣的,实际上就是韩信。彭越和英布对他打败项羽有贡献,但贡献没有那么大,...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所谓刘邦杀功臣,其实就是个误会。

被他杀了的,民间流传比较多的,主要就是韩、彭越和英布。其中真正算得上他的功臣的,实际上就是韩信。彭越和英布对他打败项羽有贡献,但贡献没有那么大,还不足以被称为“功臣”。尤其是英布,英布只是在最后围困项羽的时候,才倒戈到刘邦阵营来,只是没有在关键时刻帮助项羽,算是间接帮了刘邦。

韩信、彭越和英布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降将。他们都曾经是项羽阵营的,后来却因为各种原因,转而投靠了刘备。当然,他们三个投靠刘邦的时间有早有晚,贡献当然也有大有小,韩信投降最早,贡献最大,几乎给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彭越其次,在关键时刻保证了刘邦地盘的基本稳定,再然后是英布,项羽生死存亡之际突然倒戈。

他们三个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异姓王。秦灭六国之后确立了一个原则,就是不再搞分封制,也不再分封异姓王。秦朝崩溃之后,六国复国,一度短暂恢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但这是建立在楚国作为抗秦主力,充当六国盟主的基础上的。到项羽灭秦之后,大会诸侯,调整诸侯封地,就把秦国、齐国、赵国、韩国、魏国都重新划分了一下,划得比较小了,而给他自己留下了一个比较大的地盘,目的是维持他的盟主地位,所以叫“西楚霸王”,就是霸主的意思。

因为各国地盘调整引起不满,所以马上就出现了各国重新开始混战的局面,有的公开对抗项羽,有的倒向项羽。刘邦从汉中回师关中,迅速消灭三秦中的塞国和翟国,只剩下雍国的章邯还在死扛。接着,刘邦就成了反项羽的主力,也成为了抗楚的盟主。你只要反对项羽,就可以加入刘邦阵营。这就形成了刘邦和项羽两个阵营,俩人都是盟主,各自都有一些附庸和仆从的异姓王诸侯国。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就通过各种方式拉拢各诸侯国,而对那些仍然支持项羽的诸侯国,则坚决打击和消灭,比如韩信出关中之后,就先后平定今天的山西和河北,然后南下平定山东。在平定山东之后,韩信提出一个要求,让刘邦封他为假齐王。

刘邦的第一反应是大怒。为什么刘邦大怒?因为在这之前,各诸侯国被分割分封的时候,虽然各诸侯国都有大将、大臣变成诸侯王的情况,但刘邦阵营里还没有这种情况,跟随他起兵的人,都还只是他的手下,没有人封王。只要封了王,理论上就和刘邦一样,都是平等的诸侯王了,比刘邦手下其他功臣都要高一头。

张良刚好在旁边,发现刘邦神色不对,就悄悄使眼色,又在桌子下面踢了刘邦一下,刘邦反应也很快,马上明白了,韩信这个王是必须要封的,如果不封,韩信如果脱离他的阵营自立,就等于他又多了一个强劲对手。所以,刘邦才咬牙给韩信封王,但他内心是很不愿意的,因为他也不愿意分封更多的诸侯王。

到灭楚之后,剩下的诸侯国还有不少,但其中有兵有将,有能力对抗他的,其实只有韩信、彭越和英布这三个,其他的要么是他自己的子侄,比如齐王刘肥,吴王刘濞,要么是他扶植起来的傀儡,比如韩王信,都没有什么威胁。所以,刘邦才会对这三个最有可能威胁他的异姓王先后处理掉了,之后异姓王基本上就渐渐都没了。

那么刘邦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功臣的呢?他不但不杀,反而对他们是非常好的。

在消灭异姓王之后,刘邦就和功臣约定,非刘氏不得王,非功臣不得侯。什么意思呢?功臣同意只有刘氏子孙才能封王,其他任何不姓刘的人都不能封王,这就成了汉朝的一条政治规矩。但同时,刘邦等于也接受了功臣的条件,那就是非功臣不能封侯,只有功臣才能封侯。非刘氏不得王,非功臣不得侯,否则天下共击之。这是汉初的基本政治格局,也是一个政治规矩。

封侯和封王有什么区别呢?汉初的封王是真的裂土分茅,划地为王,只要封王了,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征税,而且还可以组建自己的军队,甚至可以自己铸币,是真正的“独立王国”。封侯就不一样了,封侯主要是收租,但自己不能直接管理自己的封地,封地仍然是归朝廷统一管理的。好处是封侯之后,爵位可以世袭。一直到汉文帝时期,外戚封侯都会遭到功臣集团的反对。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汉朝初期还没有常规化的官员培养体系,不要说科举制,连荐举制都还没有,官员基本上都是出自功臣集团。在汉初,不仅朝廷重要的大臣基本上全部出自功臣集团,而且连地方官也都是。不仅是参加了开国战争的第一代,也包括他们的后世子孙。这就等于说,刘邦和功臣是这个国家唯一合法的统治集团,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再进入这个集团来分一杯羹。

在这个意义上说,刘邦对功臣其实是相当不错的,并不存在后世所谓的杀功臣的问题。因为他杀的都是异姓王,而且是有能力威胁到朝廷的异姓王。至于跟着他一起起兵的那些开国功臣们,他不但不杀,而且当作自己统治国家的执政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说,汉朝初期就是一个刘邦和他的功臣“共和”的时期。

首先,刘邦是第一位平民皇帝,平民就意味着底蕴弱。刘邦的家族不像先秦时期的那些贵族,可以有悠远的传承,有强大的影响力。刘邦的祖上屁都不是,刘邦自己是富一代。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都说“富不过三代”,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诸侯王的势力就显得有点大了,或者说是异姓诸侯王的势力有点大了。

毕竟,自家的诸侯王就算造反,那还是刘家的江山。就像刘秀,他是刘邦的子孙,那么刘秀建立的东汉就可以看成是西汉的延续。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可是异姓王篡位就不同了,那就是另一个朝代了。从来没有会把曹魏看成是刘秀的延续。

其次,这些异姓诸侯王自己也有错。他们有兵,有权,大多数祖上和刘邦一样也不怎么样。这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祖上同样是平民,为啥你能当皇帝。

这是越想越气,越想越气,于是就造反了。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事实上,刘邦剪除异姓王,都是对面先动的手。你看长沙王吴芮不活的好好的吗?我想权臣只要肯放权,只求富贵,皇帝没理由会赶尽杀绝。

因此,刘邦的做法没错。至少我相信大家如果是刘邦,也会这么做的。

对于这个问题要看从哪个角度评判,也不能简单说对,也不能简单说错!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刘邦 剧照)

从人情世故这个角度看,刘邦杀功臣让人很难接受。

刘邦登基做了皇帝后,杀了一些功臣,这让很多人对刘邦有看法。认为刘邦是过河拆桥,手段太卑鄙。

特别是刘邦对待韩信这样的功臣,让人们难以接受。

刘邦的天下三分之一是韩信打下的,北方的赵国、燕国、东方的齐国等,都是韩信打下的。

韩信也多次表示,没有反叛之心。

韩信在齐国的时候,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希望韩信脱离刘邦,韩信坚决回绝了。

后来齐国人蒯通为了齐国利益,游说韩信,韩信也表示坚决不脱离刘邦。

后来,刘邦将韩信从齐国调到楚国,韩信也没有反叛之心。

从这个角度看,刘邦将一个没有反叛之心的功臣杀害了,自然让人们愤怒!

从国家稳定这个角度看,刘邦杀功臣似乎无可厚非。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司马懿 剧照)

从历史的角度看,刘邦杀功臣,似乎又有一定的道理。

曹魏、西晋这两个短命王朝,从反面佐证刘邦杀功臣也是情有可原。

曹魏方面,曹操父子统一北方后,还来不及清理国家内部的事情,具体说,从曹操开始,就担心司马懿家族对曹魏政权的生存存在威胁,但由于外部还存在蜀汉与东吴的威胁,所以没有精力处理内部事务,让司马懿这个功臣的家族在战争中逐渐壮大,几十年之后,司马懿家族夺了曹魏政权,让曹魏政权成为短命王朝。

司马懿家族建立的西晋也是如此。

西晋皇帝为了巩固家族政权,一连册封了27个同姓王,结果爆发“八王之乱”,毁了西晋,让西晋成为短命王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

唐太宗李世民的上位就是靠玄武门政变起家。

玄武门政变根除了太子李建成势力,秦王李世民才得以顺利登基。

明朝也是一个强盛的王朝。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朱元璋 剧照)

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为了巩固皇权,也是拿功臣开刀。

以上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封建社会,那些凭靠武力夺取政权登基的皇帝,为了巩固皇权,不得不对功臣下手。因为这些功臣手握大权,对中央政权有很大的威胁,为了千秋永固的江山,他们不得不对功臣下手。这样做,谈不上对与错,只能说是情势所迫!

从人性上来讲,这种兔死狗烹的做法当然令人不齿,不过刘邦可不是个普通人,他可是大汉的开国皇帝,背后是他的汉室江山永固和子孙万世基业,为了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家手中,这种卸磨杀驴的作法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无所谓对或不对,能保证刘姓江山永固才是最重要的。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刘邦作为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做法绝不仅仅是个案,在他的手上沾满了功臣的鲜血,比如韩信、彭越、英布这样的战功赫赫之人,从历朝历代来讲,很多开国皇帝都是如此,最为典型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比起刘邦来说,他的大杀功臣的手段比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动不动牵扯到数万人的大案,像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都惨遭毒手,以至于他的孙儿朱允炆面对朱棣反叛的时候,竟然遇到无大将可派的尴尬局面。

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一旦地位稳固以后,就开始清除有功之臣的做法,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皇权的唯一性、排他性,自从家天下的国家政权产生以来,历代帝王都会把国家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正是这种写照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既然整个国家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那么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稳固皇权,保证自己的位子不被叛臣窃取那些位高权重的开国功臣们也就成了皇帝们的心腹之患,因为开国功臣们大多数有一定威望,而且个个都是久经沙场,打仗经验丰富,地位也是高高在上,基本上都是封王拜相(创业初期皇帝需要笼络人心为他卖命),这样的功高盖主之人,如果不及时的打压下去,时间长了,一旦他们羽翼丰满,起了异心,很可能会威胁皇权,就算这些功臣们不起异心,很难保证他的底下之人没有异心。

在刘邦清除的功臣之中,有一些是主动造反的,比如燕王臧荼,公元前202年七月,臧荼起兵反叛,刘邦率大军亲征,不过不到一个多月,臧荼兵败被俘虏,燕地被平定,还有刘邦的发小卢绾也是他非常信任的,最后也是起兵反叛,还有大家熟悉的韩信,为大汉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也是密谋造反,被吕后及时发现除掉了。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其实就是个误会

不管怎么样,刘邦还是烙下了诛杀功臣的恶名,然而天无二日,如果不采取一些手段来保证自己的皇位,那么刘邦的皇帝宝座就有可能被其他人替代,因为皇帝这个身份诱惑力太大了,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古往今来,为了皇位发生过多少祸起萧墙,你死我活的流血事件,所以为了自己的江山万代,刘邦不得不也必须将一切潜在的威胁及早的扼杀掉,清除有功之臣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上一篇:同性恋在中国什么时候可以领结婚证吗 同性婚姻法并没有通过
下一篇:韩国总统为什么总是坐牢 在韩国当总统确实不容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