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主要功臣:  汉太祖刘邦自起兵至灭项羽,以及后来削平异姓诸侯王,至高帝12年(公元195年),共封功臣143人。最初仅排定18人位次,分别...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韩、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主要功臣:

  汉太祖刘邦自起兵至灭项羽,以及后来削平异姓诸侯王,至高帝12年(公元195年),共封功臣143人。最初仅排定18人位次,分别为:[萧何]、曹参、张骜、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吕后下诏让陈平序定其他功臣名次。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些功臣呢?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刘邦杀的功臣都有谁?

刘邦杀的功臣: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

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王的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人告发他们谋反,其中韩信是两次被人告发,彭越也是两次被人告发。燕王臧荼后来造反,兵败被杀。刘邦杀的都是异姓的王,而同姓的都免遭杀害,告老还乡了。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刘邦杀功臣的原因:

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

而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姓诸侯王(还有陈豨)。

王的地位高于侯。有一个问题,汉初功臣那么多,有哪些人该被封王?难道是仅以军功论?萧何、张良不提,曹参攻下两国、一百二十二县,战功仅次于韩信 ,分封时地位低于彭越、英布等人,这是为何?

原因在于萧何、张良、曹参他们的嫡系身份,刘邦没有封他们为王的必要。而分封其他诸侯王,却是迫于无奈。彭越、英布、张耳、臧荼这些人原非刘邦阵营人物,有几人本来就是原先项羽分封的十九国诸侯中的一员。刘邦与项羽争霸最终得胜,实在仰仗于与他们的连横合作。韩信虽可称是刘邦嫡系,但在韩信攻略齐地后,成为仅次于项羽、刘邦的第三大势力。在楚汉相持的形势下,韩信的立场左右着战争的结局,齐、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权要挟刘邦的结果(胜项羽后,刘邦马上收回韩信的兵权)。

盗匪劫掠之后,参与者都要分一杯羹,这是常理。军功阶层或王或侯,也是历朝历代马上得天下后的必然秩序。

这些异姓诸侯王都立于刘邦称帝之前,分封只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当时,刘邦仅是汉王,尚属于项羽式的霸王,与其他诸王尚“亡上下之分”。异姓诸王有权置丞相以下所有官吏,自为法令而“不用汉法”、“自拊循其民“。即使后来刘邦称帝,诛杀异姓诸侯王,却又另立一批同姓诸侯王,与诸侯王”共天下“的局面也没有多少改变。王畿与东方诸侯国的分立,这种郡国并行制,实在是西周封建的翻版。(汉初,汉室直接控制的地域也只有关中、汉中、巴蜀、河北、淮北、江汉等地,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后,形势才开始扭转。)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异姓王难以把控,林立于东方的局面对刘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阳。定都长安,正如张良所说,是出于”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目的,而后再找机会剪除异己。而另一方面,异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满足于分赃结果,而一人谋叛,则牵动全局,人人自危。事实上,诸王被诛,每人都有谋反的举动。威胁到皇权,又哪有善终的道理,必定是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皇帝虽爱猜忌,但异姓诸侯王之外,汉初功臣多以善终。

从巩固新生王朝的角度看,刘邦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从基本的人伦文化来看,这种兔死狗烹的结局,却实是不怎么高明。历史上功臣善终的不乏其例,比如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也并未见得发生大的功臣起事事件。

当然我们无法以刘邦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来考量,亦或是来自刘邦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当时诛锄的功臣大多是高祖起事时为了权变不得不立的诸侯王。所以只能以现代人的角度看诛杀功臣确实是有违人伦道德,对于历史也是一种不好的示范作用。而站在刘邦和国家的角度,这种做法并无不可,只不过手段残忍了些而已。

自西汉政权诞生后,由刘邦即帝位开始,直到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病死,在六七年的时间内,西汉中央政权同异姓诸侯王之间的斗争,构成当时历史的主要内容。这一斗争的实质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在此期间,刘邦代表统一的封建国家削除了异姓诸侯王,这就为西汉封建政权的进一步统一、巩固打下了基础。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一、汉初的异姓诸侯王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割据状态,这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但是,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争取同盟军,笼络些有实力的将领,共同击灭项羽,曾被迫或自愿地分封了几个王。

在刘邦称帝以后,正式定封爵,序二等,大者王,小者侯,其中封功臣侯者百余人。封王者,在刘邦统治时代共有七个:

(1)楚王韩信。如前所述,韩信为诸侯王中对刘邦威胁最大的一个,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同意他称齐王,已属不得已故消灭项羽后即夺其军。但当时毕竟师出无名,不便锄诛,只得改封为楚王,王准北都下邳(江苏宿迁西北)。以削弱其实力。

(2)赵王张敖。汉四年(前203年)刘邦立张耳为赵王。五年(前202年)张耳死,子张敖嗣位。敖娶刘邦长女鲁元公主为妻。都襄国(河北邢台西南)。

(3)韩王信。故韩襄王后裔,名信。随刘邦人关,至汉中还定三秦。汉二年(前205年)立为韩王,后降楚,又归汉。五年(前202年)立为韩王,王颍川(治所在今禹县)。

(4)梁王彭越。高帝五年(前202年)封,都定陶。

(5)准南王黥布。原为楚将,曾受项羽封为九江王汉四年(前203年)七月被刘邦封为准南王。

(6)燕王臧荼。原为项羽所封,后降汉,刘邦仍立其为燕王,都蓟(令北京西南)。

(7)长沙王吴芮。项羽曾封其为衡王;后又夺其地,刘邦称帝后复吴芮长沙王,都临湘(今湖南长沙)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这些诸侯王占据着大片土地,俨然独立王国,他们被分封大多是“徽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汉书·韩彭英卢吴传》)。所以刘邦对他们不能不时刻加以戒备,一日有机会就要削夺他们的兵权。

而他们之中多数怀自危之心,随时准备反叛这就必然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皇权之间矛盾的尖锐化,诸侯王的存在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严重障碍。于是以刘邦为代表的中央封建政权同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就不可避免了。

二、臧荼反叛和卢绾受封

在诸侯王中,最先公开反叛的是燕王臧荼。时在高帝五年(前202年)七月,刘邦称帝不久。臧荼首先叛汉,并不奇怪。他原系故燕国大将,后被项羽封为燕王。

在楚汉战争中,虽迫于形势曾助汉击楚,但对于出身平民的刘邦称帝未必心服。所以,刘邦刚刚登上帝位,他就举兵反叛了。闻臧茶反叛,刘邦即亲率卢绾、宣虎、刘钊、程黑、魏敕、昭涉掉尾、季必、朱濞等人统兵征伐。大兵一至,叛军顷刻瓦解。九月,叛乱彻底失败,臧荼被俘。臧茶的叛乱,反映了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同汉王朝中央政权决不能两立。

但作为刚刚当上皇帝的刘邦,当时并未认识到这点。所以他在平定了臧茶叛乱之后,并不想消灭燕国,“诏诸侯王视有功者立以为燕王”《汉书·高帝纪》,准备另立燕王。

在刘邦的心目中,代替臧茶为燕王的人选早已确定,那就是卢绾。卢绾与刘邦均为丰人,他俩不仅同里,而且是同日所生,自幼极为亲密。刘邦在参加起义之前,曾被官府追捕,卢绾则忠实地追随其左右。刘邦率兵举事后,卢绾“以客从”,后封为太尉将军。虽无赫赫战功,却被刘邦亲幸,封为长安侯。连萧何、曹参这些重臣亦不能不对其另眼相待。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刘邦初即帝位时,本想封卢绾为王,但由于卢绾无显著战功,恐为臣下不服,故未加封。这次平定臧茶叛乱,自然是难得的机会。群臣也已窥到刘邦的意图:“皆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于是,卢绾便被封为燕王。除掉臧荼,又扶植起点绾。燕国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

三、韩信的被杀

刘邦对韩信的戒心,并未因将其改封楚地而稍减。他那双充满猜忌的眼睛一刻不停地注视着韩信。果然,不久刘邦就发现项羽故将钟离味与韩信交往密切,项羽败亡后,钟离昧竟亡归韩信。于是,刘邦命令楚捕昧归案。此时,韩信初至楚,出入都以重兵护从,更加引起刘邦怀疑。恰值高帝六年(前201年)又有人诬告韩信欲反,这就更坚定了刘邦诛锄韩信的决心。陈平献计让刘邦借口游云梦,趁韩信不备时擒拿。

刘邦当即宣称游云梦,并率随从兵将向楚地进发。同时下诏要在楚国西界之陈地会诸侯。韩信闻刘邦将至,已猜出刘邦此行意图,“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擒”(《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但终于未发兵反叛,而听从左右进言,于十二月当刘邦至陈时,将钟离昧之头献上以表白。岂料刘邦除韩信之决心已下,献钟离昧之头亦无济于事。韩信被绳捆索绑,载于后车,刘邦向他宣布的罪状是“人告公反”。到洛阳后,刘邦又将韩信改封为淮阴侯,居洛阳。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韩信一再被削地夺爵,知刘邦“畏恶其能”,对刘邦愈加不满.常称病不朝,羞与周勃、灌婴等为任。韩信的不满和轻视刘邦的情绪,当然不可能不流露出来,如有一次在朝廷上议论各人的统兵能力时,韩信竟当面说刘邦:“陛下不过能将兵十万”,而说自己则“多多益善耳”。《汉书·韩英彭卢吴传》)

韩信的不满情绪,不久就发展到谋反活动。韩信被绳捆索绑,载于后车,刘邦向他宣布的罪状是“人告公反”。到洛阳后,刘邦又将韩信改封为淮阴侯,居洛阳。

韩信一再被削地夺爵,知刘邦“畏恶其能”,对刘邦愈加不满。常称病不朝,羞与周勃、灌婴等为任。韩信的不满和轻视刘邦的情绪,当然不可能不流露出来,如有一次在朝廷上议论各人 的统兵能力时,韩信竟当面说刘邦:“陛下不过能将兵十万”,而说自己则“多多益善耳”。《汉书·韩英彭卢吴传》) 韩信的不满情绪,不久就发展到谋反活动。阳复侯陈豨,是刘邦派往赵代监军的相国。当他离开首都赴任之前,曾与韩信密谋:陈豨在边地起兵反汉,韩信从中响应配合。陈豨至代后 果然大量养士,积蓄力量,准备谋反。

高帝十年(前197年)秋七 月,刘邦之父太上皇死,召陈稀入朝豨托病不至。九月,豨公开 宣布反汉,自立为代,劫掠赵、代,刘邦闻讯,亲率兵征伐。韩信伪称病不从,待刘邦走后,立即依原计划准备响应陈豨。高帝 十一年(前196年)春,韩信部署已定,不料被属下一舍人向吕后告发。吕后与萧何谋划,诈称陈豨叛乱已平息,令朝臣入宫庆贺 韩信惊悉此讯勉强人宫。哪里想到,入长乐宫、就被吕后、萧何早已布置好的武士斩于长乐宫钟室。

历来说刘邦杀功臣大多说的就是韩信,再加上蒯通那番劝韩信起事的话,自然加剧了韩信的悲剧色彩。平心而论,刘邦对待韩信并没有赶尽杀绝,也是一步步的贬黜,而最后因为他和陈豨要造反才被杀。

四、韩王信投敌

在韩信尚未被杀前,另一个割据势力的代表韩王信又投降了匈奴。原来,韩王信被刘邦封在“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的韩国故地。

高帝六年(前201年)春,刘邦却将太原郡改为韩国,令韩王信迁到这里,担任守备边境、阻挡匈奴的任务。这显然有排挤韩王信之意。韩王信至新封之地后,主动请求将距边境较远的国都晋阳(山西太原市南),改为距匈奴更近的马邑(山西朔州),得到刘邦批准。当年秋,韩王信至国,不久即被匈奴所困。他曾多次派人与匈奴联络,后被汉使得知,汉使回朝向刘邦报告。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刘邦因而指责韩王信。韩王信见事已败露,即于高帝六年(前201年)九月,索性公开投降匈奴,并同匈奴人联合向太原进攻。刘邦闻韩王信叛变,就于十月亲率军前往镇压,并在铜鞮(山西沁县南)大破叛军,斩其将王喜,韩王信逃往匈奴。其部将曼立臣、王黄等又收罗韩王信旧部,立六国时赵国贵族后裔赵利为王,与匈奴勾结,配合韩王信继续与汉王朝为敌。韩信的叛逃,增加了匈奴对汉的威胁。但是作为汉王朝属下的一个异姓王国,却从此消失了。

五、彭越之死

当刘邦率兵镇压陈豨时,曾令梁王彭越率兵参加。但彭越只派士卒去应付一下,自己却未去,这使刘邦大为不满,即派人向彭越问罪。彭越受到斥责,甚为恐惧,欲亲去谢罪。

部将扈辄劝道:“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即为禽,不如遂发兵反(《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但彭越不听。适有梁太仆因犯罪而逃至朝廷,向皇帝揭发彭越与扈辄谋反。于是,刘邦派人将彭越逮捕,囚之于洛阳。经审讯,有司奏:彭越“反形已具”,应依法论处。所谓“反形已具”只是因扈辄曾劝越反,越虽不反但亦未检举或诛杀扈辄,这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是与谋反同罪的(见《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刘邦赦其死罪削爵夺国贬为庶人,流徙至蜀青衣(治所在今四川名山北)。彭越带着伤感、委屈的心情从洛阳出发前往蜀地。

在途中的郑(陕西华县东)恰遇到由长安来洛阳的皇后吕雉。彭越向吕后哭诉,表白自己决无反意,望吕后为其求情,让他归昌邑故里。当时,吕后慨然许诺,并将彭越带回洛阳,至洛阳后,吕后对刘邦说“彭越壮士也,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刘邦欣然同意。吕后就指使彭越舍人诬告彭越又欲谋反,经廷尉奏请,于高帝十一年(前196年)月处彭越夷三族,并将其头高悬于市“枭首”示众。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六、英布的反叛及失败

彭越被杀不久,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即黥布)就举兵反汉,进行叛乱活动。原来,英布与彭越、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各领二万重兵。开始时,与刘邦之实力不相上下,后来才陆续归附汉。刘邦称帝后此三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可谓“损俱损,一荣俱荣”。当高帝十年(前196年)韩信被杀的消息传开时英布即惶恐不安。

未过月,彭越又被杀,刘邦竟将彭越尸体制为肉酱,分别赐”给各诸侯王。英布收到这血腥的“赏赐”惊惧万状,即部署军事力量,以备不测。适值其属下中大夫贲赫与英布幸姬有奸被发觉。贲赫逃至长安,上告揭发英布谋反。英布闻贲赫已上告,遂族赫全家,发兵叛汉。

消息传到首都时,刘邦正卧病在床。他欲令太子率兵前往镇压。经吕后劝说才决定带病亲自率军前往,而令张良佐太子留在首都。

英布初反时,曾预料刘邦年老患病必不能亲征,而汉军诸将中唯有韩信、彭越可与自己匹敌。现两人已死,故英布有恃无恐。英布率叛军渡准,攻楚地,然后引兵而西。不料刘邦亲率汉军迎战,使英布震惊。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邦与英布会战于蕲县西会缶乡。结果,叛军大败,英布独与百余人逃往江南。刘邦取胜后率兵回师,另遣别将追剿英布。后来,在洮水(广西全州北)又将英布残军击溃。英布逃至番阳被当地人杀死。准南王英布的叛乱,也以失败而告终。

七、赵王张敖被夺国

赵王张敖,娶刘邦长女鲁元公主,可谓亲幸无比。即使如此,也不免被刘邦猜忌。高帝七年(前200年)刘邦经过赵时,赵王张敖对刘邦执礼甚恭,但刘邦对其十分傲慢,“箕踞骂詈”(《汉书·张耳陈余传》),使赵相贯高、赵午甚为不平。他们主张杀死刘邦以泄愤,张敖坚决不准。

次年,刘邦击韩王信归而过赵,贯高等欲刺杀刘邦,未得下手。高帝九年(前198年)贯高的仇人向朝廷揭发贯髙阴谋。刘邦下令将张敖及贯高、赵午等速捕。至长安,贯高一口咬定谋反与张敖无关,虽被“傍挞数千,身无完者”,终不改口。最后,刘邦乃赦赵王,尚鲁元公主如故,然夺其国,改封为宣平侯。

对于贯高,刘邦因尊崇其信义,乃免其罪。但贯高自则以为膂张敖辩白之责已尽,又有“篡弑之名”,无颜“事上”,遂自杀而死。张敖的赵国也被罢废了。

八、卢绾之叛逃

卢绾原与刘邦情同手足,又在臧荼被消灭后才被封为燕王。但最后他也发展到公然叛逃的地步。当陈豨投向匈奴以后,燕王卢绾奉刘邦之命进击。在战争过程中,卢绾派至匈奴中的使者张胜,遇到陈豨派至匈奴求援的王黄。

王黄劝张胜说服卢绾缓击陈豨。他指出:燕王卢绾得以幸存,皆因“诸侯数反,连兵不决”(《汉书·韩英彭卢吴传》)。一旦陈稀被灭,燕国也将难免被灭。不如与匈奴联合,缓攻陈豨以自保。张胜回来说动卢绾,与匈奴、陈豨等勾结,在战场上则连兵不决,敷衍刘邦。

高帝十二年(前195年)二月,陈豨兵败被斩后,降将向刘邦揭发卢绾与陈豨勾结之事。刘邦即令人迎卢绾来朝。卢绾不来,并对其左右说:非刘氏而王者,现在只剩我和吴芮二人,目前刘邦病重,吕后专以杀功臣及异姓王为事。刘邦得知卢绾言行又探得卢绾属下之张胜果在匈奴中,断定“绾果反矣”(同上),于是,在高帝十二年(前195年)春二月,刘邦令樊哙、周勃率兵击卢绾。

刘邦处死了哪些开国功臣 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卢绾率家属及宫人逃离国都,至长城下观望。据称欲待刘邦病愈后入朝谢罪。但就在这一年四月甲辰,刘邦死于长乐宫。卢绾得此消息后,遂逃往匈奴,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一年以后死于匈奴。

这样,至刘邦死时,先后分封的八个异姓王中,有七个被除灭。剩下来就只有一个地处南方的小国,以吴芮为王的长沙国。吴芮及其子孙得以世代为长沙王的之位。到了第五代的时候,因没有后人才收回了王爵。

对异姓诸侯王的削除乃是封建统一的大势所趋,是应当给以肯定的。不过在消除异姓王势力的同时,刘邦又大封其同姓子弟为王。因此,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任务,在刘邦统治时代并没有彻底完成。

在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刘邦错误地总结了教训,认为分封刘氏子弟为王能屏藩皇室,也无离心背德之虞。所以,他曾杀白马为盟,立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太后本纪》。这样他一面消灭异姓诸侯王,一面又分封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至刘邦死时,被封为诸侯王的刘氏子弟共有九个。这也为后来的同姓诸王谋反埋下了伏笔。

上一篇:第三度嫌疑人讲了什么 三隅真的是杀人凶手吗
下一篇:武则天是怎么登上帝位的 是命运使然还是手段超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