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当皇帝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曹操虽为魏武帝,但其魏太祖的庙号是儿子曹丕追封的。曹操本人并没有做过皇帝,不过他虽无号,却可以说是无冕之王。曹操生前已经加九赐,封魏王,在后人看来,可能离登基只差一步之遥了,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踏出那一...

曹操虽为魏武帝,但其魏太祖的庙号是儿子曹丕追封的。曹操本人并没有做过皇帝,不过他虽无号,却可以说是无冕之王。曹操生前已经加九赐,封魏王,在后人看来,可能离登基只差一步之遥了,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踏出那一步。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称帝,真正原因只能是他真的不想称帝。曹操有没有过做皇帝的念头,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我们只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推测他关于称帝的客观条件和其主观想法。

曹操当皇帝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曹操有寒族宦官的出身背景,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曾经通过买官的手段当上太尉。东汉末年出了十常侍宦官集团,宦官成了全社会痛恨的对象。尽管曹操有宦官的家族背景,但他对宦官集团并没有好感,甚至成为参加了铲除十常侍的西园八校尉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当皇帝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曹操喜欢结交名士、亲近士族。一方面是因为曹操自己是个文人,想融入士族文化圈。另一方面也是想洗去自己宦官的出身背景。但是,除了桥玄等人,大部分传统士族们都并不接纳他,包括他的朋友袁绍。这是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寒族出身的内廷宦官子弟与外廷士大夫子弟在思想文化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传统士族重视礼法,以经学为立身之本。之族子弟都是按照修、齐、治、平的儒家人生观来为人处世。满脑子三纲六纪,自视甚高,张嘴闭口大道理。

而官宦出身的大多数是非儒家出身的寒族,他们虽推崇文辞,好智谋权术,不看重儒家那一套经义,更像是法家的强国之术。这在重仁孝,以举孝廉为入仕途径的儒生眼里就是不入流。所以,曹操娶别人媳妇儿挨骂、玩弄权谋也挨骂。

再看东汉末年的政治时局,刘汉皇族已经疲软无力,天下诸侯割据,很难再出现一个振兴汉室的光武帝。天下士人都痛恨朝廷的腐败,怀念两汉盛世,光复汉室是天下士人的共识。士族阶级希望维持对自己有利的汉室统治旧秩序,所以以法家智术起家的曹魏想代汉的话,必须先消灭儒家的士族集团。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士族至东汉末年已经树大根深,曹操想以一己之力将其连根拔起是不可能的。东汉时局动乱,想平定天下也还要借助士族大夫的力量。所以,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向是用人唯贤,显得很开明。然而,开明的用人政策背后,曹操却执行了一系列大力提拔寒族出身的人才、打击豪族、抑制士族的政策。这使得法家色彩浓厚的曹魏政权与传统儒家士族的矛盾一直很深,以致于,最后士族门阀司马氏,联合其他士族取代曹魏。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当皇帝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曹操打着振兴汉室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士人虽然骂他,但有汉献帝在那摆着,君为臣纲,就不得听曹操的号令。孙权曾经就给曹操传话:“我孙权愿意向你称臣,你就别当什么丞相了,干脆称帝得了。”曹操看到孙权的,当时就是一番冷笑,向群臣说:“大家看看,孙仲谋这小子,心眼儿坏得很啊,这是要把我放在炉子上烤。”(是儿欲距吾著炉火上耶)

曹操心里明白,虽然他已经封魏王、加九赐,但天下人并没有认同他,尤其是儒家士族。就在汉献帝颁布诏书给曹操加九赐时,他手下的核心文臣荀彧就出来反对。对曹操说:“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荀彧在当时可谓是曹操最亲近的谋臣,都出来反对他,这让曹操大为震惊。身边的士人都反对他,何况天下的士人。从此以后,曹操安心的做他的魏王。

曹操主观上不愿意称帝

人的主观上的想法是在客观条件的的影响下产生的,客观条件不允许,曹操是个聪明人,所以他是不愿意称帝的。

曹操不愿意称帝,除了过不了儒家士大夫们那一关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特殊身份角色——“士”。曹操的文才可是响当当的,比著名的“建安七子”还要高。所以,不管士族阶级承不承认,文化圈里不能没有曹操的一席之地,他自己也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士”这个身份。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当皇帝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曹操正是有了这一层身份,他才可以做一些皇帝都没法做的事情。比如说,诛孔融。孔融是孔丘后人,东汉顶级士族的代表。孔融自视甚高,眼尖嘴利又目中无人,常常出口羞辱曹操。孔融等顶级士族掌握着当时舆论,他当堂指控,天下大乱,都是拜曹操所赐,勒令曹操辞去相位。曹操有再大的度量,也不能忍这个啊。

曹操杀孔融,之所以没有造成类似于后来的司马氏杀嵇康导致天下士人不与之合作的悲剧,这是因为曹操充分仰仗了自己即是士人,又是汉相的特殊身份。不管他杀了杨修还是孔融,都不影响帝权与士人的合作。直至今日,嵇康之死仍然被称为悲剧,而孔融呢,人们只记得他小时候让过梨。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有写到,“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以示自己对汉室的忠心。曹操常以周文王、周公为人生榜样,借《让县自明本志令》向天下人表明,我曹操至死愿当汉室的“征西将军曹侯”,永不称帝,算是对得起汉室,对得起天下士人了。至于自己死后,能否成为周文王,那就要听天命了。

曹操死后,历史也基本按照他设想的逻辑发展了。在汉室感天动地的三次禅让,和曹丕扭扭捏捏的半推半就中完成曹魏代汉。

无冕之王

曹操在后世眼里之所以名声差,一半是因为他没有当皇帝,另一半是因为小说《三国演义》。

如果曹操当了皇帝,唐太宗就不会说他,“观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狥国之情,有无君之迹。” 儒生们也不会因他以士人的身份掌天下之柄,仗着才能高,好处两头儿占,骂他,“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

后人,尤其是现代人,了解三国历史,通常是通过《三国演义》。拿《三国演义》当历史读,往往习不得历史观,反而身上会染一身说书人的纵横家习气。张嘴闭嘴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以为自己读过三国演义就能撒豆成兵、运筹帷幄,五千年往事信手拈来,现代国家大事谈于股掌之间。这样的风气,从出租车司机,到国学大师,无不沾染。你跟他们聊曹操,他们倒是不像千百年儒生那样骂他了,反而对他很推崇。细问究竟,竟然得益于《三国》曹操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厚黑学。如此说历史,说来说去,只会将自己变成个说书的。

曹操一步之遥为什么不称帝?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我个人认为曹操称帝不具备天时,地理,人和这几方面,首先分析一下天时,大家都知道曹操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怎么不具备天时了呢?第一,大汉朝是以尊儒家思想约束臣民的,儒家思想深透了几百家,以刘家为正统,虽然朝庭衰弱,但是一些拥刘派死党存在,如果称帝得到结果是乱臣贼子人人诛之,落个身败名裂千古骂名。第二,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才名正言顺的征讨四方诸候的,才使自己一步步坐上丞相之位,靠着汉献帝这个傀儡,统一了北方。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当皇帝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第二方面地理上,曹操心里非常清楚,最大的障碍就是孙,刘这两个大军阀,如果不消灭这两个大军阀,理想很难实现,他虽统一了北方一旦称帝随时得到是孙,刘和天下诸侯的伐之和民心所背,袁术称帝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想称帝待消灭了这些势力才行,曹操不是袁术他有高瞻远诛的眼光,有野心勃勃的胸怀。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当皇帝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第三方面人和,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室的控制权牢牢的攥在手中,但从曹操封为魏王看的出,拥汉派尤在他还的慢慢的安抚这些人,自己还的培养自己的党羽,来打压他们和排挤他们,不能一杀了之,不能杀尽天下人的心,曹操爱惜人才,发展生产稳固人民的生活,树立口碑让人们从汉王朝的生活中认可他,为后代打下坚实基础,这就是曹操不称帝的高明之处。其实称帝不称帝只是一个明号,他以享受了天子待遇,皇帝下诏他口授,他比皇帝的权力就大,他何比在落个骂名呢,自己天年也不多了,何比在找不肃静呢,把这个统一大业就交给儿孙们,这就是他的狡诈高明之举。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当皇帝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上一篇:宋威龙假报年龄了吗 宋威龙真实年龄多大
下一篇:仝卓事件怎么回事 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